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

“联”,拉近,在“同乡”的分类中获得说服力 | 模糊谈判力

2023-02-18| 发布者: 唐海信息港| 查看: 135| 评论: 1|文章来源: 互联网

摘要: “联”,拉近,在“同乡”的分类中获得说服力|模糊谈判力第二十四篇这是桔梗在“谈判思维”的第698篇推文。......
人寿保险产品

“联”,拉近,在“同乡”的分类中获得说服力|模糊谈判力第二十四篇

这是桔梗在“谈判思维”的第698篇推文。

全文共1919字,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。

1引言

老屠在群里发了一个视频,标题是“院士最多的十个城市”;

其中第一名是宁波,拥有120名国家院士,无愧为“院士之乡”。

他发出视频后没有任何评论和发言,但我依然马上就能体会到手机那头传来的,浓浓炫耀的味道。

因为老屠是宁波人。

当然,作为损友我是不会让他这么容易得逞的;

于是,我回了一句,

噢呦,那你可给家乡丢脸了。

这只是我和朋友的一个日常玩笑,但事后我却陷入了沉思。

到底该炫耀,还是该丢脸?

就仅仅因为老屠是一个宁波人?

从逻辑上看,

宁波能拥有120名院士这样的成就,老屠应该没有任何贡献,但他却沾沾自喜;

但反过来,

老屠没有成为院士,也不应该在120名同乡的映衬下,就相形见绌而丢脸,不是吗?

为什么一个看似毫无瓜葛的视频,突然就产生了一个可以让我们争论的角度;

“我们是什么地方的人?”,这个属性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吗?

或者说,

这个把“我们”和“他们”区别出来的分类,到底产生了怎样的说服力?

2同乡的力量

我们依然在“模糊谈判力”这个系列推文中,它的思维方式启发自牛津大学的实验心理学实验。

今天要聊的依然是,恰尔迪尼七字影响力的第三个字,“联”。

所谓“联”,指的是“联合”,指的是“咱们”(我们);

“模糊谈判论”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分类就是,“我们VS他们”。

“联”字所代表的的说服力,可以总结成这样的一句话,

人们总是倾向于,对自己人,也就是属于“咱们”一伙的人,表示赞同,并接受说服。

换句话说,

你对那些把你看作“咱们”的人,更有说服力。

如何成为“咱们”?

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“拉近”关系。

“拉近”到一个“同乡”的距离,就能产生巨大的说服力。

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,我们的大脑在类似的事情上并不太讲究逻辑;

就因为两个人曾经一段时间、在同一个地方待过(但也许这个地方范围很大),他们就产生某些不可描述的“共性”;

这种共性,足以产生“联”字效应,足以形成“咱们”的分类,足以产生说服力。

我不是一个球迷,但作为一个男性,也会和好友一起看看足球,享受一下那种氛围;

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,我并不懂球,也没有长期关心的球队;

但是“看球”这个活动是得有关注点的,你得是一方球队的支持者,你才能充分享受这场球带来的乐趣。

大连实德Vs上海申花

在和几个上海朋友一起看球的时候,看到他们都很紧张申花的输赢,我便也跟着紧张起来;

我的心里悄悄地萌生了这样的潜台词,“我妈妈是上海人,我也算上海人,我得帮申花加油”。

巧的是,在另一次“大连实德Vs上海申花”的比赛上,我和几个东北同学在喝酒;

看到他们很紧张实德队的分数,我便也跟着紧张起来;

我的心里悄悄地萌生了这样的潜台词,“我从小在东北长大,我也算东北人,我得帮实德加油”。

更夸张的一次,在和大学同学看世界杯的时候,因为同学是国际米兰的球迷,于是他在意大利队的比赛中尤为紧张;

我实在是无法探知自己更喜欢意大利队,还是巴西队;

但这并不影响我选择了意大利,因为我的大学同学喜欢,我们在一个学校一个寝室住了四年,这就足够了。

3亚洲人

有一个故事,在“同乡”分类的说服力上,很有说服力。

1941年,有大量的犹太人逃到神户避难;

但在珍珠港事件之后,这些在神户的犹太人开始面临生存的巨大危机。

1942年一月,希特勒正式宣布了对整个犹太民族的屠杀策略,并开始对JP施压,要求他们处理神户的犹太人。

作为当时轴心国的成员,JP政府当然不想得罪希特勒,但他们不太愿意对国内的犹太人下手。

但随着压力越来越大,JP政府不得不召集犹太难民团体,开会商讨。

犹太难民团体中,有两名德高望重宗教领袖参加了会议;

一名是,教士摩西-沙兹科斯(RabbiMosesShatzkes),犹太法典学中最著名的学者;

另一名是,教士西蒙-卡利什(RbbiShimonKalisch),社会心理学家;

在会议上,两名教士被问及了几个关乎生死的问题,

为什么纳粹这么恨你们?我们有什么理由要冒这么大的险继续来保护你们?

摩西教士被问得哑口无言;

但西蒙教士沉思后说,

因为我们是亚洲人,和你们一样。

这是一个很有智慧的“分类”,一方面是纳粹提出的“雅利安人VS其他人”,一方面是西蒙教士提出的“亚洲人Vs其他人”;

JP官员很自然在这样的分类里找到了“我们Vs他们”。

这场会议结束后,两名教士被告知,“请回去告诉你们的人,我们仍会继续保护你们的安全,只要你们还在这里。”

(故事援引自:TheFuguPlan:TheUntoldStoryoftheJapaneseandtheJewsDuringWorldWarII,byMarvinTokayerandMarySwartz,GefenPublishingHouse2011)

4小结

值得一提的是,今天内容的背后,依然有着“模糊谈判论”的影子;

分类、二元、语言、极端;

“联”,“联合”的本质,也是二元差异的极化;

当我们尝试画出一个分类,我们Vs他们,人们的大脑迅速二元化;

当“咱”还没出现之前,这个分类对我们来说就是模糊的,没有说服力;

一旦我们在谈判中撕开这个分类,“咱”和“他们”的界限越明显,说服力就越极端;

说服力的流动,再次从模糊走向极端。

这里是“谈判思维”!

“模糊谈判力第二十四篇”待续

---桔梗(839239@qq.com)
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| 收藏

最新评论(1)

Powered by 唐海信息港 X3.2  © 2015-2020 唐海信息港版权所有